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各地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42项可复制经验。其中,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以其盘活城市低效空间特色举措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
不久前,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还入选江苏省首批“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典型案例。
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罗廊巷以西绿地建设工程)位于秦淮区罗廊巷与陶李王巷交叉口西南象限、东至罗廊巷、南至柏果树幼儿园、西至陶李王巷新苑现状住宅、北至陶李王巷,占地面积1995.46平方米。
项目地块原是棚户区,院落零散、分布混乱、环境嘈杂,且地块及周围被老旧建筑割裂,商业业态单一、活动场所缺失,整个片区缺乏活力,居民的生活质量亟待提升。2021年11月,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启动项目实施建设,并于2023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必赢下载
在项目前期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充分尊重居民去留意愿,从群众诉求中找寻答案,从公众需求里创新规划,采用“微更新和逐步介入”的方法,将居民意愿落于方案。
整合破乱碎片空间,整理杂乱棚户搭建、出新既有建筑,实现旧建筑的融合新生。
补齐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盲区,催生一系列“公园+”的小商业,实现“十五分钟便利圈”,让周边百姓在家门口拥抱自然。
关注全龄友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在极小的空间内创造多层次的活动场所,在儿童活动区域采用低饱和色彩与卡通涂鸦,为青少年新改轮滑场地,提供老人休闲交流的场所。
合理布置绿化与休憩等设施,有氧步道与空中廊道有机串联各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游憩场所,营造了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有效提振老城街区的活力。
罗廊巷地块内现存“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罗廊巷17号)”省级文保建筑,留存着悠久的古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建设过程中,结合区域文化元素,将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的历史文化特色延伸至口袋公园,新增引入廊桥创意。
在保护传承地块内建筑及壁画等文物古迹的同时,保留并改造场地内部分老墙体与建筑,增设体验式的互动文化场景,实现了“小投入、多互动、重参与”的建设效果。
充分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开放绿色空间,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和建管并重。在铺装方面,选用了竹木和雨花石等进行流线型排布,使地面既富于变化又保持了一定的透水性。
在景观方面,保留原有形态良好的乔木的基础上,调整了植物群落结构,精心搭配了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植物,并在现场反复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打造出了丰富而独特的街角生态花园。
作为城市更新中的口袋公园,为老城区存量空间地再利用提供了示范模板,成为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